找到相关内容964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灵隐寺云林学堂举办首届书法展及义卖活动

    紧密的关联,古代有大书法家怀素,近代有弘一大师等等,他们既是书法大家又是佛教高僧。为了发扬佛教“爱心救助”的慈悲精神,鼓励学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参与慈善事业、培养慈悲心、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在新年的头...

    【佚名】

    |义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0909067368.html
  • 出家首日 道坚法师正授八关斋戒

    方便有佛缘之众生,使他们不必剃度出家,便能修行悟道,研习佛法。道坚法师说道:“佛陀以慈悲为怀,特为在家弟子定此仪轨,我辈亦应以此为任,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授课结束后,营员们反响热烈。老学员陈鹏已是...

    重庆华岩寺

    |出家|道坚法师|八关斋戒|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3/2217298479.html
  • 佛教文物鉴赏------木雕骑兽自在观音

    桴鼓相应,似已彻悟了观音菩萨镇恶送吉、普渡众生的禅意。   自在观音的造像起于南北朝,盛于唐宋金元。是古人为表现观音在大自在境界中的安闲所作的美妙刻画,同时亦将古人对自由无拘世象的寄托与平和安闲生活的向往...

    【佚名】

    |文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855429275.html
  • 孔子只主张“入世”吗?

      近百年来,有个比较普遍的说法,那就是:孔子是入世的,佛老是出世的。其实不然,这是对儒道佛的简单化理解。如果佛老是出世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讲什么“道”、“德”而留下一部《道德经》?他们为什么还要讲“大彻大悟”、普渡众生?一部《道德经》所讲的是“无为无不为”,道讲无为,德讲有为,道德合一则讲无为无不为,若说只讲出世,就不必讲无不为了;佛讲“无所住心”,法非法非非法,色空而空空,若说只讲...

    云尘子

    |孔子|出世|入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23374918225.html
  • "祈福消灾天佑中华"三亚南山向灾区捐款70万

    南山景区负责人吴懋功称,作为5A级景区,在当前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南山积极响应党中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佛教理念,向灾区人民伸出慈悲、关爱之手,...

    佚名

    |捐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6402924068.html
  • 帮助震区重建家园 青海塔尔寺僧众再伸援助之手

    红十字会的500余名僧众为地震灾区再次捐款。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尼玛现场接收了捐赠,对寺院全体僧众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慷慨施舍,广积善德的义举和不断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的善行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

    佚名

    |援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12591624833.html
  • 帮助震区重建家园 青海塔尔寺僧众再伸援助之手

    红十字会的500余名僧众为地震灾区再次捐款。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尼玛现场接收了捐赠,对寺院全体僧众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慷慨施舍,广积善德的义举和不断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的善行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

    佚名

    |援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8331024868.html
  • 荔浦古八景之一——鹅翎寺

    好象对大家说但愿众生都放下烦恼,放声大笑吧。游人再上数级阶梯,便是地藏王殿。再往上就是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正坐中间,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她的崇高品德深受世人崇敬与受戴。大雄宝殿还有书驮和关羽...

    佚名

    |鹅翎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550925154.html
  • 徐州有个竹林寺

    修行,以人心向善为香火”的理想,乐善好施,普渡众生。   徐州文化景区,汇聚了汉画馆、楚王陵与竹林寺三大景观,成为国家5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并成为江苏又一颇受欢迎的新旅游景点。 ...

    金培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9552191328.html
  • 学佛次第

    ,您看佛法也讲求圆融应世,普渡众生,若不深入世间,断然无法以此广结佛缘,更遑论普渡众生了,是故“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华严光明的世界,当下是处现成,而人无敏锐的感性即无法认清...众生要入菩提,端乎一心。  如果逐妄生迷,将在迷境中沉沦,因为戡不破执著,无法在贪嗔痴爱中解脱,导致烦恼纷生。有云:“明心见性、本不迷惑、笑断意根、廓然莹彻。”人原就具有佛性,是圆明不缺的,但要琢磨...

    陈启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3740595.html